我们发现,食医伴侣项目在之前的开发中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比如产品需求实现和客户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产品功能数量和项目落地期望时间严重相悖。
在这个前提下,怎么去梳理产品的客观需求,来满足客户的实际投入使用?如何梳理主次功能实现,确保项目推进?以及如何结合AI技术,让产品更好用等,都是食医伴侣项目成功落地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果食医伴侣所有的需求和功能都要实现,不仅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延长上线时间,也意味着要投入更多成本,并且回报未知。
结合客户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优先实现对业务目标和用户体验最为关键的功能,尽快下放到市场中,而对于非核心的功能则可以考虑使用效益更高的方案或者后续再迭代升级。
我们发现食医伴侣项目之前的功能规划得比较繁多,除了核心的医疗信息输出、图像识别以及AI智能对话、AI智能识别等,还有涉及每日打卡、成就系统、徽章收集等功能。如果全部开发的话,就会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企业而言是弊大于利。
这是许多初创项目都会犯的错误,在初期的设想中总会设计很多功能。但对于首批用户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核心功能,其他功能只能是在这基础上的加分;而在企业层面,过多和目标群体关联性不强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可能会导致无效的用户数量过多、项目压力过大、商业模式跑偏等情况的出现。
于是,我们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和项目分析,帮助食医伴侣锚定目标人群,确定项目的核心需求:目标用户需要食医伴侣能根据身体信息给出饮食方面、运动方面、以及控糖方面的方案,并每个月记录身体信息生成月报。它应该围绕核心功能——AI营养师(一个能够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营养建议的AI对话机器人),来构建其功能列表。
以此,我们梳理出一个更加符合市场实际需要和可落地的功能清单,在这里简单展示一下。
那么,我们是怎么进行开发的呢?
之前项目落地难产,并且最终“产品”用不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项目管理,比如没有伴生的开发文档,客户也拿不到各环节的跟进文档,以至于客户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沟通不畅、项目推进困难,流程上下游对齐不便、开发成本上升以及各环节产出的不可控,最终导致产品落地的极大不确定性。
一个良好的项目管理,应该做到“可预见、可跟踪”:
- 可预见:一环节在开始前根据上游环节的产出物,可预见本环节的产出结果;
- 可跟踪:一环节在结束后根据本环节的产出物,可跟踪下游环节的产出结果。
而对于客户而言,也可以通过一环节伴生的产出物,跟进项目的推进情况。
例如,在食医伴侣中,我们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会通过「设计稿」预见前端开发环节中,应该产出的前端程序应该是长什么样的;而客户也可以通过我们给出的「前端测试链接」,预见产品的成品,并直观感受产品的使用,确保我们的产出是符合客户需求的。
简单点说就是:能看到设计的走向,知道小程序长什么样;能随时体验到小程序每一环节初步的功能,反馈想法和感受。
无论项目难易,要保证一个项目的有效落地,产品测试环节必不可少。有时候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最终落地不遂人意,往往是因为测试没做好。所以在增长超人,测试环节是我们极为重视的,整个测试环节,甚至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开发人员都会参与进来。
在食医伴侣中,我们的测试团队首先要确保产品的使用都流畅无阻,哪怕是最基础的滑动都要做到严丝合缝,只要发现问题,就会马上反馈,及时进行修复。修复后,我们就进行新一轮的测试,以核实改动是否合理。就是这样一轮又一轮严格的测试、反馈和修正,才确保食医伴侣在最终落地时符合甚至超越我们的期待。
我们和客户共创的食医伴侣的核心功能:AI识别菜单功能。这个功能通过用户自行训练,能够实现拍照识别食物及其营养成分的功能。例如,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包含食物的照片,AI 模型就能迅速识别出照片中包含的各种食材,以及它们各自的热量和糖分含量。这一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监控饮食,从而更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
得益于规范且严谨的项目管理,和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食医伴侣这个项目,无论是客户的跟进节奏,还是开发过程都十分顺利。令人欣慰的是,在确保客户需求与产品开发均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项目的最终交付时间比计划提前了近10来天。
一个新项目想要实现很多功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其中涉及到的时间、成本不仅是客户需要考虑的,也是一个开发团队应该考虑到的,不是说给钱就做,而是说双方共同努力,商讨一个合理的开发方案,再确定下一步的开发时间和流程。我们始终相信一个优秀的开发团队,除了过硬的开发技术、项目经验和项目管理,还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
相信在我们的帮助下,食医伴侣解决的不仅是一系列的功能交互流畅问题,更多的是通过更加合理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市场上的独一份,成为这个领域的独一份。
如果你认可我们的理念并且刚好也有软件定制或数字营销相关的需求,不妨和我聊一聊,相信我们彼此都会感到相识恨晚。
想了解食医伴侣的服务方案与价格?